清光绪三十二年(1906年),在全国各地办新学的影响下,东兰州废科举、止学宫,州署建立高等小学堂,为东兰所官办小学。民国15年(1926年)农民运动高潮,区乡农民协会都办小学校,还设农民夜学。1930年县苏维埃政府颁布施政纲领,提出“教育劳动化”和“创办劳动人民免费学校”,县、区小学改为“苏维埃劳动小学”,招收贫苦农民及军烈属子女免费入学。民国22年东兰县推行国民基础教育条例,乡设中心小学,瑶族聚居地设“特种民族学校”。民国26年,教育厅在县设立东(兰)凤(山)天(峨)3县联立国民中学,东兰县始有中学。民国32年,省教育厅在县创办省立东兰简易师范,东兰县始有师范教育。
解放后,人民政府重视教育事业,东兰县建立了从幼儿园到高级中学韵社会主义教育体系,初步改变了封建社会文化落后的面貌。由于受“左”的思想影响,县教育事业的发展走了一条曲折的路。“文革”十年,教育成为重灾区。经过拨乱反正,教育事业才获得蓬勃发展。据1985年统计,幼儿园从1956年的1所入园幼儿62人,发展到现有幼儿园3所入园幼儿471人。小学由1950年的211所(点)学生2238人,发展到中心校150所、教学点797所,在校小学生41301人。初中由1950年的1所学生124人,发展到7所在校学生5709人。高中从无到有,由1955年设立1个班学生49人发展到高中2所学生1006人和农业高中1所学生292人,教师进修学校1所学员91人。教职工队伍也不断壮大,全县中小学教师由1950年274人发展到1935人(不含代课教师)。1986年,小学入学率为89%,巩固率为92.7%,毕业率为77.8%,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0.7%,普及率为64%。
但是,由于种种失误,尤其是“文化大革命”的影响,教育战线元气大伤,使教育事业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。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统计,全县人口242664人,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386人占0.16%。具有中专、高中文化程度的13405人占5.5%,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23383人占9.6%,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66114人占27.2%。12周岁及12周岁以上文盲、半文盲的有77618人,占31.985%。